老人寻子半个世纪终团聚:他不回家,我不敢死!
找到三儿子!50年来,四川泸县方洞镇的艾秀平每天都想这件事。不忙的时候,她就坐在堂屋的竹椅上,痴痴地向门外张望。http://02.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209/20180209195111_35dc6abc24ef4ded52a06107bf022b30_1.jpeg
1月21日,在四川泸县方洞镇,86岁的艾秀平坐在堂屋的竹椅上,痴痴地向门外张望,等待儿子回家。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丢了自己的孩子时光倒流到50年前。1968年9月18日下午2点,四川内江壕子口火车站。带孩子走完亲戚的艾秀平一手提着行李,一手抱着9个月大的老三,身后跟着老二,准备赶火车回泸县。一个衣衫破旧的小姑娘一直热情地跟在旁边,不时出手帮忙。后来老二要上厕所,小姑娘就提出主动帮着抱老三。“我担心厕所里又挤又臭,就交给她了。中途出来看过一次,人还在。于是第二次进去,等再出来,人就不见了……”这段往事,艾秀平这辈子已经讲过无数次,讲一次,哭一次。那一天,她双腿发软,喊哑了嗓子,哭得几乎晕厥,直到天黑也不见小女孩把儿子抱回来。把老二送回泸县后,她又和丈夫、哥哥赶回内江继续寻找,贴寻人启事、到车站蹲守、四处打听……“每天每夜地想,每天每夜地哭……”用尽了一切能想的办法,丝毫没有音讯。2014年,84岁的老伴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艾秀平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不回家,我不敢死。”她曾这样对儿女们说。“听说公安可以‘比血认亲’,电视上那么多丢了的都找回来了,万一三叔也在找我们呢?”2017年7月,大孙女曾淑秀陪着大病未愈的奶奶,去泸县公安局采集了血样。“找孩子的人”
http://02.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209/20180209195111_35dc6abc24ef4ded52a06107bf022b30_2.jpeg
1月21日,在四川泸县方洞镇,86岁的艾秀平坐在堂屋的竹椅上,痴痴地向门外张望,等待儿子回家。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距艾秀平家约70公里的内江市,81岁的父亲黄贤忠也在苦苦寻找丢失的孩子。1971年9月的一天,黄贤忠的母亲带着3个月大的孙子在家门口晒太阳。婴儿有些感冒,老人准备进屋拿药,一个小姑娘自告奋勇提出帮忙。等老母亲出来,孩子已经被抱走了。全家找遍了路口、车站,都没有踪影。当过兵的黄贤忠再也绷不住了,站在街头,哭得撕心裂肺。江津、永川、资中……他到处寻找。后来,人们不知道这个失魂落魄的男人的名字,只管他叫“找孩子的人”。“我能感觉到他,肯定还在。他头上有个胎记,今年应该47了。能有他的消息,我这辈子就知足了。”老人再次痛哭起来。
http://02.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209/20180209195111_35dc6abc24ef4ded52a06107bf022b30_3.jpeg
1月21日,在四川泸县方洞镇,母亲艾秀平为儿子杨荣戴围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