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玉米 1. 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有: (1)氮肥一次性施肥现象比较普遍,在一些地区易造成前期烧种、烧苗和后期脱肥等现象; (2)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比例较低; (3)缺苗现象较重,保苗株数不够,影响肥料施用效果; (4)土壤耕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易倒伏,抗旱能力差。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基肥、口(种)肥、追肥配合施用; (2)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基肥比例,磷肥集中施用,有条件的地方钾肥可分基肥、追肥两次施用; (3)高产地块和缺锌及pH值高的土壤注意施用锌肥; (4)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5)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应; (6)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 施肥建议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和农业生产实际,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类指导建议: (1)产量水平7500公斤/公顷以下:氮肥(N)150-175公斤/公顷,磷肥(P2O5)60-70公斤/公顷,钾肥(K2O)50-60公斤/公顷。 (2)产量水平7500-10000公斤/公顷:氮肥(N)175-200公斤/公顷,磷肥(P2O5)70-80公斤/公顷,钾肥(K2O)60-70公斤/公顷。 (3)产量水平10000公斤/公顷以上:氮肥(N)200-240公斤/公顷,磷肥(P2O5)80-90公斤/公顷,钾肥(K2O)70-80公斤/公顷。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二、水稻 1. 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 水稻生产中存在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分蘖肥比例过大,水稻后期脱氮较重导致产量降低、氮肥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氮肥基施比例占总施氮量的35%-40%,适当减少分蘖肥,提高穗、粒肥的施用比例; (2)多年大量施用磷肥的地块,可适当减少磷肥用量; (3)非盐碱化土壤上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施用有机肥不足地块,适当增施钾肥; (4)注意在基肥、蘖肥中补充锌肥; (5)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 施肥建议 在水稻产量7500-9000公斤/公顷的条件下,氮肥(N)控制在110-135公斤/公顷,磷肥(P2O5)45-60公斤/公顷,钾肥(K2O)60-75公斤/公顷。 在水稻产量9000公斤/公顷以上的条件下,氮肥(N)控制在135-160公斤/公顷,磷肥(P2O5)60-75公斤/公顷,钾肥(K2O)70-80公斤/公顷。 氮肥的35%-40%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25%-30%作为穗肥,5%-10%作为粒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在缺锌、缺硅、缺硼地块,每公顷分别施锌肥、硅肥、硼肥15公斤。 以上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仅供农民朋友参考,农民朋友要根据自家地的目标产量、土壤肥力等情况合理施肥,尽量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