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May 发表于 2018-5-8 17:00:40

发现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可去这个网站曝光专区举报

本帖最后由 阿May 于 2018-5-8 17:02 编辑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辟了“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第一批集中曝光了24起典型案例,引发舆论关注。

专家认为,这是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下一步,要以监察法出台为契机,持续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让监察法成为助力扶贫攻坚的一把“利剑”。不聚焦主业、作风不扎实一样被通报
4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辟了“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并集中曝光了首批24起典型案例。
记者发现,被曝光的24起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涉及河北、湖南、广西、宁夏等地,它们无不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区。
被通报的问题包含了骗取扶贫资金、截留低保款、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弄虚作假、失职失责等多种类型。
从被通报的干部来看,既有县级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也有乡镇及站所党员干部,还有村干部。
从时间来看,本次通报的违纪违法行为均发生在党的十八大后。从案值来看,此次被通报的违法违纪案例中,涉案金额从数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部分基层干部因扶贫攻坚存在作风问题被通报,是首批典型案例的一个特点。这类典型案例不涉及具体金额,但在工作作风问题上成为反面教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表示,集中曝光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是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举措。
“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的危害不可小视,这些典型案例反映出扶贫领域的腐 败和作风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而且手段多样,性质恶劣。
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脱贫攻坚无小事,加强通报实现问责常态化
廉政专家认为,通报中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脱贫攻坚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对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够高的问题,一定要加强执法执纪力度,让群众感受到党中央的坚定决心。
针对扶贫领域腐 败与作风问题多发,山东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季冬晓认为,这反映出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将扶贫工作只当成一项普通工作、单纯业务来看待,没有从重大政治任务、头号民生工程、底线要求上来把握。
“精准脱贫是决胜小康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方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目前精准脱贫在基层落实面临不少问题,数字扶贫、假扶贫、扶假贫、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甚至少数村镇干部与宗族势力、涉黑势力相互勾结,侵害公共财产与贫困群众利益。“通报的典型案例,都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的小差错都会影响整个扶贫项目的推进。”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目前可以明显感受到对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正在走向细抓严管,向聚焦微小问题过渡。这也是扶贫需要绣花功夫的体现。以监察法出台为契机让扶贫一线风清气正
受访廉政专家认为,结合此次通报的典型案例,透露出了一个信号:以监察法的出台为契机,持续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让扶贫一线风清气正。
竹立家等表示,纪委监委应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用好纪检监察举报系统,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并加大暗访检查、公开曝光的力度,对工作不务实、不扎实、不真实的,对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的,一律严肃问责。坚持刀刃向内,对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的首先问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可去这个网站曝光专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