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Li~ 发表于 2018-7-18 13:12:30

吉林扶余农家书屋又有新举措 建起微信借书群管理员变“快递小哥”


▲7月15日,王佳富(左)把书送到大沟村村民庞新民手上。庞新民忙着照看蔬菜大棚,又离不开技术支持,微信群里“点书”后,王佳富“送货上门”。庞彩晨摄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查阅了2000多万字的资料、档案、典籍,到当年的战场实地考察……”7月14日下午,在吉林省新华书店内举行的“书香吉林讲书堂”活动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发锁讲起自己创作《围困长春》的过程。在众多的读者中,一个农民模样的汉子听得格外入神。他叫王佳富,吉林省扶余市肖家乡大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本报2017年1月曾以《吉林扶余:农家书屋悄然进户》为题,对王佳富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15年3月,王佳富腾出了自己家的3间砖房,通过与管理部门协商,将农家书屋搬到家中,全天候为村民提供阅读服务。如今,王佳富的农家书屋里,已经由《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去采访时的3000多本书,增加到了近万本,这也为他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热情。
“我今天早晨6点多就从家中出发了,在村里坐的客车,到扶余后倒的火车,到长春后又倒的公交车来听课。”王佳富告诉记者,他来听过一些关于某些书的内容讲解后,再去读时,感觉到那些书的内容就不一样了,就是对书中的文字有更深的感情了。
  从去年秋天开始,王佳富多次自费来到省会长春,在“书香吉林讲书堂”汲取营养,回到村里再讲给村民听。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农民阅读的需要,王佳富建立了一个微信借书群,村民有看书的需要,而又不方便来取书时,他就会骑上摩托车去送书,并根据村民的看书速度及时取回。
  王佳富建立起微信借书群后,村里一下就加进来73名喜欢看书的人,他每天一有时间,就会骑上自家的摩托车,奔走在为村民送书取书的路上。
  “村里有一个叫宋韵霞的人,喜欢看文学方面的书,她腿脚不太好,来农家书屋一次得挪动30多分钟,于是我萌生了建立微信借书群的想法。”王佳富对记者说,自己家没有种地,开了一个修理部,自从建立这个微信借书群后,虽然累了一点,但是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他还是感到很高兴。身体同样有些残疾的村民徐仁孝,在家没有什么事干,喜欢看农业科技类的图书,他每次在微信借书群里说完要借的书后,王佳富都会准时送到他的身边。而村民于长厚喜欢看法制方面的图书,但是身体也不太好,王佳富就经常为他送书取书。
“村里附近的山上还有一个大棚种植园区,园区内有5户人家,这些人下一趟山不容易,微信借书群开通后,我就经常按照他们阅读的需要,给他们定时送书取书。”王佳富向记者介绍,微信借书群还辐射到了邻村上号村,他也经常去那里给村民送书。
为了办好微信借书群,王佳富还专门组织了20多人,开了一个研讨会,他把这些爱看书的人请到了农家书屋,面对面征求大家的意见、要求,以此来提升农家书屋为村民服务的质量。
王佳富对记者说,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为村民送了多少次书,已经记不清了,但在村民手中流动起来的图书达到3000多本。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熊猫大侠 发表于 2018-7-18 14:13:28

这个要支持啊,农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比打麻将强太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扶余农家书屋又有新举措 建起微信借书群管理员变“快递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