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布10-12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这些灾害重点防范!
近日,省减灾委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地震局、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对2019年10月至12月份全省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具体情况如下。一、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候趋势及气象灾害据省气象局预测,10-12月,全省平均气温-2℃~-3℃,比常年同期(-2.9℃)略偏高;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0~60毫米,比常年同期(52.0毫米)略多。10月份,预计全省气温比常年略高,并会有少雨时段出现,火险气象等级较高。11-12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较大,全省易发生大风、寒潮等灾害天气。中西部和延边地区大风天气较多,东部山区寒潮天气较多。11-12月份,预测全省降水略多,可能出现暴雪灾害。从常年气候状况看,中西部地区发生暴雪天气较少,东部较多。另外,10月下旬-11月,我省中东部较易出现雾霾天气。(二)洪涝灾害据水利部门预测,我省10-12月份没有较大的流域性自然灾害风险。10-12月份,我省气温较低,水利行业主要面临冬季河水、土壤结冰冻胀引起的土地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三)地质灾害据自然资源厅分析预测,10-12月份,是全省地质灾害低易发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受冻胀影响,仍有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进入10月份,全省气温大幅下降,降雨逐渐变为降雪,发生大范围强降雨的可能性较小,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较小。但根据近些年来地质灾害灾情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6年我省分别发生1起崩塌灾害,发生时间均为11月份,主要诱发因素为冻胀。因此,要密切关注因冬季冻胀引发的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四)农作物病虫害据农业部门预测,由于我省今年夏、秋两季降雨量较大,8月中旬温度偏低,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孕穗、抽穗及灌浆成熟期气温回升慢、湿度大,预计部分区域玉米水稻仍有发生穗部病害的可能性。(五)地震灾害近年来松原地区地震活动异常活跃,具有强度大、频率高、分布集中、地震类型复杂等特点,该地区地应力仍然维持较高水平,震情形势非常复杂严峻。松原地区是我省地震活动的主要区域,未来几年仍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但根据近期地震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近期松原宁江震区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吉林省地震构造背景
二、灾害风险形势综合分析
综合判断,10-12月份,我省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总体偏低,主要可能出现大风、暴雪、低温冷冻、崩塌和地震等灾害。10月至12月份,是我省秋末冬初时节,北方冷空气影响逐渐加强,全省气温逐渐下降,降水也逐渐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减少,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总体偏低,但仍需防范大风、暴雪、低温冷冻等各类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电力等重点领域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中西部地区要重点预防大风自然灾害的发生;东部山区要预防低温冷冻、暴雪、崩塌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松原地区仍要预防地震灾害的发生。10-12月份灾害风险分布图三、防范应对措施
(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做好人员和物资准备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气象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大风、寒潮、暴雪等灾害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和会商分析,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做好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各部门应强化值班值宿和重大灾害事件日报制度,加强对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灾情的会商核定,积极做好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把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二)加强防范部署,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时掌握气象预报、水文监测、地质灾害预测等相关信息和预警通知,督促各工矿企业提早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遇有极端天气过程,应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撤离危险区域人员,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生产安全事故。(三)要密切关注冬季冻胀引发的灾害冻胀是我省冬季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应密切加强东南部山区公路两侧边坡、房前屋后的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监测预警,提前做好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巡查工作,避免因灾造****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同时,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冻胀防治,减少冬季河水、土壤结冰冻胀导致的水利工程建筑和设施位移、变形。来源:吉林应急管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