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说,这笔交易是5月16日上午8点半左右成交的,上面有手写一行字注明:处理,不可食用,还有一个签名,小陈说是他所在的营业五组宋组长的签名。天气热了之后,像这样腐烂发霉的水果,每天都有三四百箱是这样处理的。小陈说,“低于市场价格开票开出去,因为我们领导要赚这个税点。”那么问题来了,烂掉的水果去了哪里呢?放在水果摊上,肯定没人会买的呀!
小陈表示,“有人会买,特别是有些榨汁的,还有冷饮店,一些茶楼、酒店会用到,他们晚餐后的水果拼盘会用到。”
组长告诉小陈:你就按流程做,有事他们会承担.
小陈是批发市场的营业员,工作就是坐在磅秤前给经营户的每一笔交易开成交单,每一笔交易市场都要按比例抽成,每一张成交单上,都要营业员签字。
正是这个签字让小陈很烦恼,他觉得单子上有自己的名字,烂水果流入市场,他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于是在记者的陪伴下,小陈当场给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的一名负责人石总打了电话,建议营业员不要在单子上写名字。
但石总说:“你不要跟我弄,这个怕来怕去,你把单子写了,没签字,外面怎么知道?”
小陈随后又拨通了市场杜副总的手机,杜副总的说法是,如果小陈认为这一批水果可以吃,那就签字,如果不行,那就找组长处理。
但小陈的组长、也就是在文章开头那张成交单上签字的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营业五组宋组长告诉小陈,“反正你就按流程做,如果有通知,他们会说的,你签自己的名字再说,有事他们会承担的。”
小陈提供视频证据:4箱坏掉的哈密瓜只卖了60块钱
明明是坏了的水果,却要小陈签字然后出货,小陈觉得自己做的是犯法的事,所以他决定找媒体爆料。记者带着小陈一起赶到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小陈提供了部分手机拍摄的视频。
中一段是他坐在磅秤前,往电脑里输入单号时,跟市场经营户的对话:
小陈:“那个破瓜就是KTV拿去榨汁的,是吧?
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经营户:“切片。”
小陈:“切片吃?他说榨汁。价格呢?”
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经营户:“一共要60块钱。”
小陈:“几箱大概?”
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经营户:“4箱。”
小陈说,这笔交易,4箱坏掉的哈密瓜,经营户卖了60块钱。
小陈已经手写了一份辞职报告,大概内容是因为良心上的问题,不想干了,要辞职。在市场办公楼的走廊里,小陈遇到了市场的杜副总,直接把自己写好的那张辞职报告交给了对方。小陈说:“我不能昧着良心,继续做她的员工。我们公司不止这一个点,请你记住,我提建议,你们当儿戏。”杜副总说,接受小陈的辞职,但对于小陈说“不能昧良心”这一点,会保留意见。
杜副总的意思是,经营户要卖,顾客要买,他们也无权干涉,但在成交单上注明不可食用,就已经尽到了提醒的义务。
随后,当地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带着执法人员,赶到了杭州勾庄果品批发市场。杭州市余杭区农副物流中心市场监管所王副所长表示,会先对水果市场做一个调查,避免不可食用的水果流入市场,被老百姓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