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客服:0438-5946666
  • 频道合作:13894944443
搜索
扶余百姓网APP广告页
猜你喜欢
查看: 1308|回复: 0

[网民杂谈] 重磅!我省这部“法规”今起正式施行,系全国首部...事关“吃饭”这件大事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0

回帖

56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3
发表于 2018-7-1 10: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3月30日,吉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其中规定每年6月25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
历经4年首创“黑土地”地方性法规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黑土地保护立法属于创制性立法,没有上位法和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涉及的部门、法律法规众多,综合性、专业性都很强,与一般的立法工作相比,面临的问题更多、困难更大。从提出审议意见到条例通过确定施行经历了近4年的时间,来看看它的时间表。
微信图片_20180701104511.jpg

吉林为何率先立法保护黑土地?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这是世代生活在黑土地上的百姓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最适宜植物生长。据了解,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三四百年的时间,可见其弥足珍贵。
微信图片_20180701104614.jpg
        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唯一的黑土区,而我省居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素有“黑土地之乡”的美誉,优越的耕作条件使我省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资料,东北黑土区土地面积10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1亿亩,其中黑龙江2.39亿亩,占53.0%,吉林1.05亿亩,占23.3%,辽宁和内蒙古合占23.7%。
黑土地现在面临哪些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701104617.jpg
        面积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2.5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8%,因水土流失形成的长度在100米以上的侵蚀沟有3万多条。
       质量下降。东北黑土层的平均厚度,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至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至30厘米,而且还在以每年0.3至1厘米的速度流失。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和落后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壤逐渐板结硬化,对水、肥、气、热的储存、调控和转化能力明显减弱。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7.00%,其中重金属超标、白色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条例》规定了哪些内容?
微信图片_20180701104619.jpg
        条例科学界定了黑土地的概念。充分借鉴了国家六部委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采用了土地性状+土壤类型的方式,对黑土地作出界定。这样不以植被、作物区分,而是从土壤类型划分,打破了耕地、草原、林地、湿地的局限,冲破了农业、水利、林业、牧业的界限,突出了条例立足生态保护的定位。
        条例明确了黑土地保护法规的调整对象,既具有黑土地保护的综合性,做到与我省现行的黑土地保护相关法规相衔接;又具有特殊性,避免与这些法规在调整对象上发生竞合,增强了条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精神。
        条例将我省黑土地分为重点保护类和治理修复类两种类型,明确了我省中东西三个区域各自的保护重点,中部地区强调对耕地中的黑土地进行重点保护,东部地区强调对耕地、林地中的黑土地进行重点保护,西部地区强调对耕地、草地、湿地中的黑土地进行重点保护,沿江河流域对冲积形成的黑土地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对质量严重退化或者污染严重的黑土地作为治理修复类,明确了法律规范。
保护黑土地我省有“高招儿”
公主岭:为黑土地烹制“营养餐”
微信图片_20180701104621.jpg
        公主岭市,是我省黑土地保护项目试点之一。这里的黑土非常松散,保护得非常好。
        走在田间,闻到一股淡淡的粪肥味。“地里用的都是有机肥。”公主岭黑林子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敬德说,这是变废为宝。将原来养殖户弃于路边的畜禽粪便变为肥料,施到农田里,化肥使用量减少了一半,玉米的质量变好了。
        “质量好,就能卖上价,一斤能多卖一两分钱。”公主岭市红岩合作社理事长苏东红说。
        此外,公主岭还在表土剥离、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防护林建设、粮豆轮作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梨树模式:黑土慢慢“回来”了
微信图片_20180701104624.jpg
        为了保护黑土,梨树县作了一系列探索。保墒、防风蚀、增加有机质。在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看来,秸秆覆盖还田、轮作,是养地护地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2007年,高家村一块200多亩连片地块,成为“秸秆全覆盖”试验田。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窄行上两垄玉米一般间隔40厘米,宽行间隔80厘米,上面覆盖秸秆。第二年,80厘米的宽行中间取40厘米种植玉米,上年的窄行变宽行堆秸秆。
        在这个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覆盖地表,耕作次数减到最少,让秸秆有时间慢慢腐烂。免耕播种机一次性作业,不整理土地,不起垄,直接完成播种、施肥等所有工序。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监测显示,试验田保水能力相当于增加40至50厘米降水,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土壤有机质呈递增趋势,1公顷秸秆还田,相当于补充钾肥60公斤、氮肥200公斤,表层0到5厘米形成有机质积累。全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达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

双辽速度:大地免耕超九成
微信图片_20180701104626.jpg
        “秋后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第二年开春,不动土,直接在原根茬旁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出苗后进行一次中耕,即可除去苗带杂草,又可少量覆土起垄,苗中期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等行距便于收割机作业。”双辽市农机局副局长张彦军介绍。
        双辽农机推广站2010年利用吉林省示范项目购进了8台康达免耕播种机,推广初期并不顺利。但到了出苗期,地里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庄稼,一溜烟的苗齐、苗壮、成线,还抗旱,楞把传统种法比下去了。
        秋收后,免耕播种比传统产量高了两三成!真金白银彻底击碎了疑惑。第二年,不仅合作社抢先购买康达农机,连“散户”也开始购买了。这一年,双辽增加了70台免耕机,而且逐年上升,现在保有量已达到2000台,免耕率达到90%以上。
        连续多年的秸秆还田,让双辽的沙土地渐渐改换了模样。

伊通路径:“自选动作”也出彩
        实施秸秆全覆盖,伊通有点儿“特殊”。伊通土质相对肥沃,那秸秆又粗又壮,伊通玉鹏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鹏举灵机一动,在秸秆还田的地块,抽出一半秸秆,粉碎制成无灰尘、超浓缩的颗粒燃料。这一革新,改变了伊通很多农村家庭的“标配”。
        保护黑土地,伊通还有新式“武器”:蚯蚓。蚯蚓粪含有丰富的氨、磷、钾、微量元素等,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是有机、绿色肥料。

来源:彩练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