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上午,吉林省全省秋冬季秸秆禁烧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启动我省秋冬季秸秆禁烧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全省蓝天保卫战。
年初以来,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前8个月,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6%,同比增加5.4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天数 4 天,同比减少 24 天,无严重污染天气出现,是2013年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段时间。
从往年监测数据来看,我省秋冬季的污染负荷是其他季节的1.6倍,90% 以上的重污染天气都发生在秋冬季节。
今年是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要全面提高大气污染治理实效,聚焦重点,进一步强化防治措施。
第一,强化秸秆露天焚烧整治。
各地各部门要彻底扭转秸秆露天焚烧屡禁不止的局面,今年要实施五级包保,要求 " 一把手 " 挂帅出征;把网格划到行政村,要求每个单元都要建立一支小分队。
今年我省秸秆禁烧工作划分禁烧区和限烧区,各地要严格按照省里规范,抓紧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力争秋收前上报省政府审定。
没有完成禁烧区划定的地区,要继续实行全域禁烧。禁烧区要做到 " 严禁 ",集中一切力量严防死守,力争实现 " 零火点 "。
限烧区要做到 " 精准 ",要提前制定计划烧除工作方案,健全气象条件研判、通知、组织、值守等工作机制,实行留痕管理。按照工作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组织开展烧除,要突重点气象条件下的巡查力度,特别是在逆温、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时,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检查。
各市州要组织农业、环保、公安、林业、交通等部门成立专项巡查组,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切实做到有火必查、有查必处。
要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加快建立 " 村收储点、乡镇收储中心、市县利用企业 " 的秸秆收集利用体系,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存放不下的秸秆,设置临时储存场所,确 保农作物收获后,未机收捡拾打捆和散落田间的秸秆及时清除。
第二,强化煤烟型污染防治。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有力举措,按期完成燃煤锅炉达标改造。
9月30前完成20蒸吨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达标改造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确定的整改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各地要抢抓工期,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同时,抓紧组织对燃煤锅炉达标情况的逐一监测排查,仍然存在超标排放问题的,对地方监管部门要严肃问责;对企业要实施连日计罚等方式依法查处;对涉及民生的燃煤供热锅炉,要督促其抓紧实施技术改造;对达标改造不积极、不主动、等靠拖的企业、单位,要予以严厉打击,直至关停整顿。工商、质监、安监等部门要在煤炭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已取得监管成效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加大对煤炭交易最繁忙时期劣质散煤的查处力度。
住建部门要做好各地供热调度、制定错峰启炉方案的统筹指导等工作,各地要合理调控供热运行时间,采用隔时分批起炉方式,防止集中起炉造成大气污染。正式供热后,要保证锅炉污染防治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确保全部达标排放。
第三,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今年秋冬季,我们要在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 " 散乱污 " 企业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今年,全面启动这项工作,省里将抽调全省力量,交叉执法,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各地要按照 "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 " 的原则,彻底摸清问题企业底数,逐一登记备案,实行清单制、台账式管理,实行 " 先停后治 ",采取 " 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 " 三种方式,做到 " 取缔要坚决、搬迁有去处、整改有标准 "。帮助破解企业技术难题,提早布局职工再就业,实现督政和督企并重,完善排污许可、考核问责等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和审批,避免污染转移,长春、吉林、四平等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2019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其他地区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
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建立健全以工信、发改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错峰生产联合工作机制,指导各县市区精准制定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开展督导检查。按照国家要求,我省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要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全面停产,各地要组织企业严格贯彻实施。
第四,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秋冬季节,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做好重污染天气的快速响应和精准应对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抓紧制定科学有效可考核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夯实应急预案减排措施项目清单,组织指导企业制定 " 一厂一策 " 的停产限产实施方案。
各地要在10月10日前根据预案要全面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优化应急程序,为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经验。同时,要着力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完善和强化省级重污染天气联合预测预报机制。
省气象局要加强天气的预测研判,省环保厅要做好预报信息共享,当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第一时间推送给各地政府,为各地应急管控赢得时间。
二是抓好应急响应。当达到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各地要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从严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建筑工地停工停料、高排放车辆限行禁行、增加道路清扫频次等各项应急管控措施,确保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期,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达到10%、20%、30% 以上,有效减缓重污染天气不利影响。
三是开展联防联控。当预测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要组织相关地区和部门开展联合响应,同步启动应急预案,同步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形成防控合力。
同时,要组织省直相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对重点地区应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