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客服:0438-5946666
  • 频道合作:13894944443
搜索
扶余百姓网APP广告页
猜你喜欢
查看: 1879|回复: 0

[网民杂谈] 好人好事:帮309位“失亲儿童”找回笑容 她能讲出每一个孩子的故事

[复制链接]

290

主题

2

回帖

93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31
发表于 2018-4-2 15: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80327513079875797.jpg
杜娟娟和被救助者合影
  33岁的杜娟娟个子不高,相貌普通,但是她手中的一份名单却让记者受到了震撼。在这份名单上,总计有309个孩子的姓名,每一个孩子后面不仅都有一个遭遇困厄的家庭,而且他们的脸上也鲜有笑容。在接受杜娟娟和其团队的帮助后,这些孩子们找回了快乐。
  杜娟娟是舒兰市人,几年前以长春市为中心,开展对“失亲儿童”的救助。现在杜娟娟搬到吉林市,一位爱心人士为她提供一处免费住房。22日,她来到长春,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她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失亲儿童”。
  “失亲儿童是因为父母中的一人因病或者因意外去世的孩子,这个群体大部分家庭的生活都很艰苦,孩子的学习环境也急需改善。”杜娟娟说,她救助“失亲儿童”的想法是从2008年开始的。
  在汶川 她被错认为妈妈
  杜娟娟的家在舒兰市东富矿区,受父母的影响,她一直很有爱心。2008年,汶川发生了地震,杜娟娟成为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一名志愿者。
  回忆起在汶川的经历,杜娟娟说:“起初我们只负责物资发放,后来开始帮助照料震区的孩子,陪他们玩耍并辅导功课。起初,我计划在汶川做3个月的志愿服务,没想到一做就做了3年。”
  杜娟娟在汶川接触了很多孩子,但一个小女孩她一直难以忘记,杜娟娟现在还留着与小女孩的合影。这个小女孩的母亲在她出生时难产去世,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小女孩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之后,杜娟娟经常去探望她,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杜娟娟每次来的时候,小女孩都非常高兴,当杜娟娟走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哇哇大哭。孩子的奶奶说,杜娟娟和小女孩的妈妈长得很像,在小女孩的心目中,她已经把杜娟娟当作妈妈了。
  2011年年初,杜娟娟从汶川回到了家乡,可没过多久,父亲因胃癌去世。父亲不在的日子里,杜娟娟感到孤独痛苦。失去亲人的经历,让她对“失亲儿童”的痛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她决定把关注对象锁定在“失亲儿童”上。当时,有一家志愿服务机构正在发起救助“失亲儿童”的行动,她加入到其中。可是没过多久,这个志愿服务机构解体了,救助“失亲儿童”成了杜娟娟一个人的旅程。
  从怀疑到信任 她忘不了那顿火锅
  在过去的7年里,杜娟娟一直坚持寻找“失亲儿童”,孩子上学后由志愿者出资,每个月给100元助学资助,这种模式将持续到高中毕业。在节假日,杜娟娟和志愿者们会带领孩子们出去办营会。当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志愿者们还会给予额外的救助或者寻找爱心人士给予帮助。
  救助“失亲儿童”活动最开始那几年,对于杜娟娟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得儿童及其家长的信任。“最早的一批救助对象在九台市(现九台区)波尼河镇和西营城镇,当时我们找到24位‘失亲儿童’,那时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热情,也不愁志愿者加入,而是如何面对被救助者的不信任。”
  有一个叫小杰(化名)的孩子,他的爸爸和叔叔有智力障碍,母亲在生他时难产去世,家里生活来源仅靠70多岁的爷爷种地维持。当杜娟娟和志愿者们开始帮助他时,小杰一家对杜娟娟非常不信任,总担心杜娟娟和这些志愿者有所图,担心杜娟娟是骗取钱财,甚至拐卖孩子。可是当小杰的爷爷看到杜娟娟每次到来都让孩子到非常快乐,而且志愿者们都特别好,小杰的爷爷非常感动。
  有一天,小杰的爷爷说家中有活儿要杜娟娟和志愿者来帮忙。当杜娟娟来到小杰家时,他们才知道,为了表示感谢,小杰一家人要请杜娟娟和志愿者们吃火锅。在吃火锅的时候,小杰的家人把菜和肉都放在锅里煮。杜娟娟经过询问后了解到,这个家庭非常困难,他们只是听说火锅好吃,但是没有吃过,这顿表达感谢的火锅是小杰一家人第一次吃。
  笑容重回孩子脸上 她感到幸福
  从2011年到现在,杜娟娟和她的志愿者团队救助范围遍布吉林省10余个城市,他们总计帮助了309位“失亲儿童”。杜娟娟说:“我去过每一个孩子的家,根据孩子的情况,我们确定服务流程,填写访视记录,确定点对点服务的志愿者。工作虽然辛苦,但当我看到这些孩子在我们的救助下,脸上重新露出笑容的时候,我感到特别高兴。”
  “有一个男孩,在4岁的时候出了车祸,因治疗不当患上糖尿病,身体停止生长,每天需要打胰岛素维持。为了给孩子看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上了债务。后来孩子的爸爸突发脑梗离世,家中又着了火,房子烧光了,母亲带着他和正在读高中的姐姐暂住在舅舅家。我们发现这个情况后,为两个孩子申请了每人每月100元的助学资助,我又发动身边的爱心人士给予这个家庭生活上的帮助。虽然我们这点儿帮助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每次我们去他们家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像这样被救助孩子的故事有很多,杜娟娟记得每一个孩子的故事。“帮助孩子已经成为我生活的全部,现在被救助的孩子多了,我每天都在到处奔波,希望这些孩子生活越来越快乐。”
  想成立公益组织 找更多的人一起做
  “未来,我想注册一个公益组织,找更多的爱心人士帮忙。”这是杜娟娟对未来的打算。“目前,我们在寻找救助对象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以前我们在走访的时候说要帮助‘失亲儿童’,当地的村委会、社区会提供很多救助对象,现在,我们获取‘失亲儿童’的线索全靠‘人传人’,我们听说哪里有‘失亲儿童’,我们就去走访。每一次救助都与质疑与冷漠相伴,我们特别希望注册一个公益组织。”
  虽然没有公益组织,但杜娟娟的爱心团队却一直在扩大。在杜娟娟的发动下,她的爱心团队志愿者已经超过了100人,其中还有社工师4人。令杜娟娟感到欣喜的是,这些志愿者中还有她最初救助过的“失亲儿童”,如今这些孩子长大了,也加入到杜娟娟的团队。“对于救助‘失亲儿童’这件事,我们依然需要更多爱心人士的帮忙。助学资金一直属于非常低的标准,我们很想提高一些。此外,每次节假日的营会活动都在省内爱心人士开办的景区和山庄免费举办,我们特别希望有爱心的人士能够提供更多免费场所,让这些‘失亲儿童’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一起寻找爱……
  者东
  每一个孩子的故事,她都能如数家珍。
  从汶川到舒兰,再到长春,大地震的震波已经逝去10年了,但四川大山里那个缺少父母之爱小女孩给杜娟娟造成的心灵冲击波还在延续、激荡,并且由帮助一个孩子演变成了帮助一系列、一个群体的孩子。爱的搜寻范围扩大了,受益的孩子人数增多了,杜娟娟并没有就此罢手或满足,她有个更大的梦想,就是成立一个正规的公益组织,让自己的行为组织化、常态化、规范化,让更多曾经遥望亲情的孩子露出专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阳光笑脸。
  当然,成立爱心组织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这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多方面保障。故此,本报呼吁——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你有一颗爱心,而且想奉献出来,不妨与杜娟娟一起扩大爱的寻找半径、版图……
来源/吉网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