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客服:0438-5946666
  • 频道合作:13894944443
搜索
扶余百姓网APP广告页
猜你喜欢
查看: 2835|回复: 0

[农时农事] 大棚芸豆灰霉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1311

主题

124

回帖

542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25
QQ
发表于 2018-4-13 13: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大棚蔬菜的逐年发展,棚室芸豆栽培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灰霉病则是棚室芸豆常见的病害,对芸豆的生产危害很大,病株率若达到30%,可减产50%以上,严重者可直接导致绝产绝收,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加强棚室芸豆灰霉病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1、【症 状】芸豆苗期、以及生长期间的茎、蔓、叶、花、荚均可染病。苗期子叶发病,呈水渍状变软下垂,叶缘出现清晰的白灰霉层。成株茎基部生不规则形病斑,初水浸状暗绿色,后变褐色,病斑中部色泽较淡,干燥时表皮破裂。有时病菌从茎蔓分枝处侵入,使分枝处形成水浸状斑,略凹陷,扩大后可环切茎蔓,病部以上枯萎。带病花瓣着落叶片,造成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以后发展成污褐色大斑,具有同心轮纹,后期易破裂。病菌还由插死花瓣侵染豆荚,出现水浸状淡褐色软腐。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茎蔓、叶片、果荚等发病部位都密生灰色霉状物。
  2、【病原菌】为灰葡萄孢,是半如菌亚门葡萄孢属的一种病原真菌。该菌在植物发病部位产生数以百亿计分生孢子菌株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灰色霉层。棚室发病的病菌来源复杂多样。病原菌以菌核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和畜禽粪便中越冬,是主要初侵染的菌源。带菌土壤和病体植株碎片、种子、灌溉水或农用机械传播。

  3、【发病规律】高湿,低温,通风不良等因素适于灰霉病发生和流行。棚室中春季2~5月份,秋冬季10-12月份为主要发病时期,病情迅速蔓延发展。

  4、【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清除染病芸豆植株残体,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因为灰霉病从残花开始侵染,继而造成烂荚、烂蔓。因此,在豆荚坐住后要及时摇动(固定芸豆茎蔓上部的)铁丝,使残花自动飘落。如果摇动铁丝后仍有少量的残花在芸豆茎蔓上,应及时将植株上的残花摘除。

4.2 生态防治
  人为的创造生态条件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全棚喷施桂宝全效生物液肥+哈茨木霉菌,增施商品生物有机肥,然后深耕土壤。如增加白天通风时间、傍晚关闭棚膜,提高夜间温度。

4.3 药剂防治
  灰霉病主要预防在花期,在芸豆花期前后,可配上治疗灰霉病的杀菌剂,将病菌消灭在传播途径中。由于灰霉病菌非常容易产生抗药性,发病后必须轮换交替用药,7~10天用药1次,连喷2-3次。①烟剂防治:可用20%速克灵·百菌清烟剂或25%腐霉利烟剂 密闭烟熏,连续熏3~4次。②粉尘剂防治:可用10%甲霉 百菌清粉尘剂,或15%灭霉灵粉·菌核净尘剂防治;③喷雾防治:定植开始发现零星灰霉病发病植株,即开始喷洒25%腐霉利、40%菌核净、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600~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木霉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4 综合防治
  芸豆灰霉病因其寄主多、病菌量大、传播快、危害时间长等,采用单项防治措施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根据芸豆再生性较强的特性,我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防治芸豆灰霉病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可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采收延迟15-25天,产量影响较小,极大限度的减少或减轻经济损失,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用含有咯菌腈·咯菌腈·嘧菌酯成分的药剂拌种,出苗后再用咯菌腈·咯菌腈·嘧菌酯灌根一次,②染病茎蔓及时剪除:用菌核净或哈茨木霉菌500倍液先对剪刀进行消毒,然后从染病部位向下5~8厘米处剪除,并连同病荚、病叶、病花等带出棚室进行集中销毁,减少病菌传播;③修剪之后处理:在加强温室内温湿度管理的同时,用40%菌核净2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芸苔素或者用哈茨木霉菌加入赤霉素·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合剂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以促进新枝生长,5-7天后再喷1次。
来源/种大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