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通过抓管理体系、培育开发、创业扶持、保障激励四项措施,强化人才工作基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 完善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完善领导体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涵盖19个成员单位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工作制度,实行了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重大事项报告、人才工作重要情况通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人才工作督查等制度,推进人才工作规范化运行。会同人社、发改、农业、经商、宣传、文广、招商、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对全市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分门别类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各类人才做到情况明、底子清。 拓宽渠道,多方引进人才。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近三年来全市通过公务员选调生招录、“学子归巢”事业编制干部招聘、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先后招考(聘)8批次,吸引、补充和配备了99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急需的人才,充实到基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一线,储备了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 政策扶持,促进创业就业。先后出台了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支持全民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促进就业等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兴办开发型经济实体,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一大批创业群体,在政府“扶上马、送一程”的鼓励和帮扶下,相继办起了各类个体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本市经济发展。 保障激励,营造发展环境。积极推荐域内优秀人才参加省、市人才项目评选,积极申报省市管专家,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扶余市食用菌协会会长孙世海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乡土实用型专家,扶余市实验小学校长袁洪吉、扶余市畜牧总站站长郭木金被评为松原市首批市管专家。制定出台了《扶余市人才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