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今起将陆续公布高考成绩
此前,2022年全国高考还未完全结束时,各地就已陆续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成绩查询时间。23日开始,各地的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与此同时,多地高考志愿的填报时间也随之公布。 可以注意到,近年来各地高考成绩公布方式也有所变化,除了通过各地教育厅、教育考试院、高考信息平台等**渠道自行查询外,还可以通过“成绩预约推送”小程序、高考成绩短信推送等获悉成绩。 “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于6月22日至28日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行,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页、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参与咨询周活动。
高考成绩查询、志愿填报,警惕陷阱!
每年高考,都会有一些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趁高考设计诈骗陷阱,比如提前查分、“补录名额、内部指标”、自称可办补助金、填报志愿指导、伪造录取通知书等。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保管好个人信息,拒绝向陌生人透露;通过官网渠道核实分数、录取信息。 这几种东西千万不能发朋友圈!如果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从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获取到,可能会被利用实施精准诈骗!
①准考证 ②个人身份证 ③考生号及密码 ④志愿填报表 ⑤成绩单 ⑥成绩查询页面截图 ⑦个人录取通知书
警方提醒,要警惕下列骗术——
01 保送上名校 有些不法分子制作假证件,假借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谎称其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等可保送学生上名牌大学,以此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对于高校招收保送生,**门有明确规定,不符合条件者根本不可能获得保送资格。 02 冒充军校招生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提前“预录”,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费用,切勿相信。 03 可以“提前查分” “我能帮你查分数。”“提前准备,占得先机!”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查分网址称可查询高考成绩,让考生输入姓名、考号、手机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诈骗,以及植入病毒。 警方提醒:查分请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网站,其他方式均为虚假行为。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 04 修改高考成绩 一些考生和家长通过网络上的小广告或者熟人介绍,得以认识“内部人员”,称可以帮忙修改高考成绩,只要支付“辛苦费”,学生们就能得到满意的成绩。 警方提醒: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取得高分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努力!切勿因为一时想走“后门”落入骗子的陷阱! 05 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骗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迅速撤离。有的骗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不要相信所谓的“低分高录”等诈骗手段。 06 提前批次录取,需先缴纳学费 不法分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给考生及家长打电话,声称本学校为提前招生,如果想被录取,需要提前缴纳学费,否则会被退档,无法录取,后果自负。 警方提醒:高考提前批次的录取工作,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需要谨慎。考生可通过官网查询录取信息,避免“病急乱投医”。 07 低分能“跳档”录取 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低分学生能跳档到高分学校录取,很多考生和家长轻信后才发现受骗。 警方提醒: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不要相信犯罪分子的虚假话术,谨防上当受骗。 08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以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门网站时,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门**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真伪。 09 花钱可获取“补录名额” 不法分子对考生及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被一些假冒“文件”哄骗,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10 教育补贴诈骗 此类骗局在高考后的一到两周内高发,通过冒充**门工作人员、高校工作人员,主动与考生、家长联系,并准确报出考生的学籍信息,骗取家长或学生的信任,以领取“教育补贴”需先“激活账户”为名,让其带着银行卡到ATM机上操作,从而盗取其银行账户上的钱,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警方提醒: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