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热在三伏” 伏,指天气太热 宜伏不宜动之意
7月15日 “初伏”开始
又将进入一年中 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全国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 年是“三伏”共有40天
民间有“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三庚便数伏”等说法,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今年从夏至日起,数到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意味着这一天正式入伏。 据了解,“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一共10个;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一共12个。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个为一周期,俗称“六十甲子”,循环记录日期。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带有“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合起来叫“三伏”。初伏、末伏持续的时间均为10天,但中伏的日期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2024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初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三伏”饮食习俗
民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北方“三伏”天的传统食俗。
入伏之时,天热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好东西。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另外,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就被人们赋予了“元宝藏福”之意。
二伏“吃面”,原是指食用“热汤面”,吃后的一身汗可以祛除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除了吃热面,也可以吃过水面,配以黄瓜丝等,口感清爽,既可以祛暑降火,又能刺激食欲。
三伏天气开始转凉,但余热还很强,这时若吃上一顿烙饼摊鸡蛋,也可算是绝佳的美味享受,同时也有欢送伏天离去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