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QQ登录
会员登录
注册帐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网站客服:
0438-5946666
频道合作:
13894944443
搜索
搜 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便民信息
网站首页
BBS
APP客户端
百度搜索
聚焦
今日扶余
关注扶余
视频新闻
扶余概况
扶余旅游
公开电话
生活
商家入驻
公益
美食
本地活动
家居
亲子
便民信息
房屋出售
房屋出租
招聘信息
二手交易
出兑转让
生活服务
人才简历
发布信息
休闲
我要爆料
扶余拍客
失物招领
文学天地
扶余问吧
教育培训
安全验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扶余百姓网
»
网站首页
›
互动扶余
›
关注扶余
›
94岁金庸去世,为何说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
猜你喜欢
7月高考热点:高招
出行安全丨雨天行车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
安全提示 | 你的充
扶余市公安局交警大
我市发布高温黄色预
扶余龙嘉花园有房出租,60平,室内东
[烟花][烟花][烟花]想在扶余找工作滴
烟草一二楼,适合三中,一实验陪读
三室两厅两卫,一实验学区房,临近一
扶余京东快递,招聘快递人员 职位:
返回列表
查看:
1333
|
回复:
0
94岁金庸去世,为何说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复制链接]
彩色沙漠
彩色沙漠
当前离线
积分
1070
49
主题
16
回帖
1070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0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0 积分
积分
1070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11-1 09:5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武侠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去世,享年94岁。他的去世,意味着一代华语文坛的传奇就此落幕。
这个消息很快从香港传遍了整个华人世界,每一个曾被金庸作品影响的人,都深感哀伤。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
从1955年到1970年,金庸写了15部小说,全球发行量超过3亿,翻拍或者与其作品有关的电视电影粗略估计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
金庸多年的老友、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早在1991年,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市值高达8.7亿港元,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达1亿港元。
也正因为如此,金庸才有底气以1元人民币的象征性价格,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卖给央视,成就了一部国民经典。
15岁靠卖习题集赚学费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金庸到香港中文大学募捐同时演讲,拿出了一张100万港元的支票。
当时的校长和他很熟,就和他开玩笑说,哎呦,查先生的支票好像少写了一个零。
金庸脸色都没变,说OK没有问题,然后又让人送来900万捐款。
于是,100万的捐赠,直接变成了1000万。
要知道,七八十年代的香港,1000万还绝对是天文数字,金庸眼都不眨就捐了出来,可见身家有多丰厚。
其实,早在15岁,金庸就显示出了赚钱的天赋。
当时金庸还在读中学,成绩非常好,他看到很多同学为了准备入学考试而苦读,灵机一动,和两个小伙伴一起总结了考试经验,收集了很多中学招考试题,三人分头分析解答。
之后,他们把这套试题,以一种方便查阅的方式编辑成册,写成一本书《给初中投考者》,公开出版发行。
结果,这本书一出现就爆红,从丽水畅销到临近的江西、福建和安徽等省。
正因为这本书,15岁的金庸和两个小伙伴,不仅中学时期衣食无忧,还累积了去重庆考大学的经费。
请问,你15岁的时候,到底在做点什么?
可以说,金庸再次证明,知识就是财富。
当然,最让金庸赚到大钱的,还是他的武侠小说和《明报》。
35岁创办《明报》
为了销量开始写《神雕侠侣》
31岁,金庸开始写《书剑恩仇录》,之后一炮而红,他又写出了《射雕英雄传》。
35岁,金庸靠着写《射雕》赚的一些钱,和中学同学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
创办一份报纸,是金庸一直的梦想,但现实却很残酷。《明报》第一年亏损很严重,每期销量只有区区1000份。
据《明报》老职员回忆:
“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
当时,金庸住在尖沙咀,离开编辑部往往已是凌晨两三点,从上班的中环到尖沙咀需要乘坐“电船仔”,要等齐六个人才能开船。
如果即到即开,包租费要3元。“他们夫妇宁愿挨着深夜凉飕飕的风等待,也不愿包船过海。”
为了能让报纸的销量上去,金庸只好在《明报》连载武侠小说,也就是《射雕》的续集《神雕侠侣》。
那时候,金庸既要以“查良镛”的真名在《明报》上刊登社论,评点国际政治;又要以“金庸”的笔名,连载武侠小说。
社论2000字,武侠小说5000字,坚持日更20年,这个速度和坚持,足以让许多网络写手汗颜。
许多人就为了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连载,开始关注《明报》,《明报》的销量节节攀升,销量稳定在6000份左右。
再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终于开始盈利。
经过多年的经营,到了上世纪80年代,《明报》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销量已经高达12万份。
1991年,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市值高达8.7亿港元,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达1亿港元。
当年,他在《资本杂志》的“香港华人富豪榜”上排第64位。
抠门的老板,却是热心朋友
经营《明报》时,金庸总被人说是一个“抠门”的老板,因为稿费不高。
因为《明报》口碑好,金庸又德高望重,不少知名作者也乐意给《明报》写稿,谁也不好意思提加稿费的事情。
不过,勇士还是有的,那就是金庸的老朋友倪匡和他的妹妹亦舒。
倪匡和金庸很熟,两人都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们一起吃饭时,倪匡趁着酒劲要求加稿费,金庸左推右挡,加了百分之五。
回去之后,倪匡越想越气不过,打电话去骂,结果金庸听他骂完,回头写了一封长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卸了倪匡的气势。
倪匡的妹妹亦舒更加辛辣,直接在自己的《明报》专栏骂老板吝啬,不加稿费。
结果金庸根本没有回应,亦舒也只能作罢。
就这样,香港文坛最不好惹的一对兄妹,就被金庸治得贴贴服服。
其实,金庸在生活中是一个好朋友,对朋友非常豪爽,出门吃饭乐于买单。
倪匡花钱大手大脚,常常找他预支版税,他二话不说,几万十几万就给了,最多只会叮嘱一句:“钱不要乱花。”
靠作品授权,成为“最有钱文人”
当然,金庸赚钱,更多还是靠他的作品版权。
有人估计,金庸作品全球发行量超过3亿册,翻拍或与其作品相关的电视剧、电影超过100部,当之无愧的小说界“中国第一IP”。
这些翻拍,都需要给金庸付版税,因此金庸的收入又多了一大笔。
倪匡直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一个人一支笔赚得一切
马云也视他为偶像
一个人、一支笔,15部武侠小说,金庸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武侠世界,也为了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财富。
他的作品,始终激励了无数人,其中包括了不少名人。
1982年,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前,曾专程赴港约见金庸。
在中国商界,马云对金庸的敬仰众所周知。
2016年,马云表示金庸武侠小说对自己及阿里企业文化影响深刻:
“刚创业的时候,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被称为“独孤九剑”、“六脉神剑”,阿里员工的花名,也是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
马云的外号“风清扬”,就是金庸作品《笑傲江湖》里“独孤九剑”的传人。
阿里内部,金庸的武侠小说元素随处可见,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
2000年,马云在香港见到了金庸,马云回忆说激动了好几天,上街买了金庸的书,兴冲冲地期待见面和签字。
之后,两个人畅谈3小时,成为忘年交,金庸在餐巾纸上写了八个字赠给马云:“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在金庸去世后,阿里巴巴通过官方微博发文悼念金庸:“江湖仍在,永失我爱……”
而淘宝官方微博也晒出马云与金庸的合影,以及金庸为淘宝的题词。
马云也发了长微博悼念金庸,甚至说:
“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金庸的一生非常丰富,他既是一代武侠小说家,也是一代杰出报人、学者,是华人之光。
在这之前,他屡次被传去世的新闻,连自己都会自嘲,“我都死了20多回”。
但这一次,他真的走了。
有人说: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古今中外仅此一人,就是金庸;
有人说:金庸逝世,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再无侠客行;
有人说:感谢老先生留下的永远不能替代的江湖,您一走,江湖变了沧桑。
他的一生,何尝又不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
金庸走了,青春没了。江湖路远,就此别过。
欢迎评论留言,感谢点赞支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模式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写好了,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房屋出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