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客服:0438-5946666
  • 频道合作:13894944443
搜索
扶余百姓网APP广告页
猜你喜欢
查看: 1649|回复: 0

[今日扶余] 今日白露!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来了

[复制链接]

2248

主题

29

回帖

842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24
发表于 2019-9-8 10: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9月8日)6时17分,我们迎来了“白露”。大家别怕“白露”并不是台风,它是咱的节气。
微信图片_20190908101342.gif

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这个时节昼夜温差最大,一早一晚别着凉!

白露天气

常年来看,这个时节北方夏秋交替,天气愈凉。谚语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北方气温起伏大:白露前后,北方地区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气渐渐转凉。谚语有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进入处暑节气,天气炎热仍在线,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消除暑热。过了十八天,进入白露,就不宜穿着过于清凉,以免着凉。

中国天气网分析师邵鹏介绍,常年“白露”节气期间,我国北方会受到频繁冷空气的打扰,将北方大部地区带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夏季风被冬季风代替,北方地区早晚气温下降较快,昼夜温差加大。而南方秋老虎或将再度出没,夏天还未真正过去,防暑仍不能放松。

微信图片_20190908101348.jpg

预计今年白露期间,北方将有冷空气频繁登场,部分地区降温势头猛烈。像是东北一带,8月底9月初,回温较快,冷空气一来,或将出现过山车式的降温。北方其他地方早晚凉意十足,昼夜温差较大。

微信图片_20190908101353.jpg

北方多地组团入秋
截至9月5日,北方1/3的城市已经入秋,大城市中,乌鲁木齐、银川、兰州、西宁、呼和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以及太原等地已经被“秋姑娘”揽入怀抱。
微信图片_20190908101357.jpg

白露三候
微信图片_20190908101407.jpg

一候鸿雁来:秋意渐浓,鸿雁自北方飞至南国。长途迁徙。只为温暖过冬。二候玄鸟归:玄鸟是燕子的别称,燕子本是南方的一种小鸟,春暖花开之时迁往北方,初秋时节回归南乡。
三候群鸟养羞:“羞”是“馐”的本字,天气由热转凉,百鸟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白露习俗
品龙眼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当地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这种说法固然比较夸张,但是白露节气吃龙眼确实对身体多有裨益。

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吃“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在浙江文成,人们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饮白露茶

江苏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白露养生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处暑还会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着凉受寒。

防秋燥: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等症状。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止咳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慎“秋冻”:“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添衣被


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


来源 | 综合自中国天气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编辑 | 陈芳馨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