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客服:0438-5946666
  • 频道合作:13894944443
搜索
扶余百姓网APP广告页
猜你喜欢
查看: 2228|回复: 0

散文:蕃薯

[复制链接]

47

主题

1

回帖

249

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249
发表于 2017-11-3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蕃薯           文:憨憨老叟                   
    
    父亲在老家托人送来了一个纸箱子,挺沉的,有上十斤的样子吧,箱子上面还印着绿色食品字样。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箱子的蕃薯。老家的亲人知道我平时肠胃不太好,食用蕃薯有助于消化和改善胃肠功能,于是会经常捎人带一些自家种的蕃薯到深圳来给我。但是平时都是用“蛇皮袋子”(一种装化肥等用的编织袋)一装就行了。今天收到的却明显是经过包装的商品蕃薯了。明显的,父亲是老了,已经干不动农活种不了蕃薯,只能去别处买来捎给我了。
    
    蕃薯又名地瓜、红薯、红苕等,因为老家在山区丘陵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在改革开放前,老家的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为了填饱肚子,村人大都会在稍为平坦的山坡上,开垦出地块来,俗称輋地,也叫“自留地”。在自留地上种上蕃薯。因此在老家的山地田野上,蕃薯种的到处都是。这种叫蕃薯的植物适应性很强,不管田地是贫瘠还是肥沃,都能结长出大大的茎块——也就是蕃薯来。那年月,每家每户的粮食倒不是很多,一家人要填饱肚子,蕃薯就成了一种主要的食物。当然,也有吃不完的时候,吃不完或是稍坏些或是小一些的,就成了猪们的美食。农家人,一年到头喂大一头猪,也着实不易。因了蕃薯的生长特性,更可能是因为蕃薯的不分地肥地差都生长的憨实个性,农家人就认为蕃薯很“木”。因此上老家就有把不太会转弯变通的人称作“蕃薯”。我在小的时候,就曾有过这样的别名。我还听说,在梅县一些家客地区,如果被人骂“大蕃薯”、“蕃薯头”的时候,那是最狠的奚落与批评了。
    
    但是蕃薯也有欠收的时候,那就是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干旱时节。我就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家乡大旱,那一年河流干涸,田地龟裂,颗粒无收。就是耐旱性很强的蕃薯也没活成。当年,政府从江西和安徽那边调拔来一部份救济粮,但也是以干蕃薯片为多。我在上学的时候,后妈就给我抓一把干薯片装着,肚子饿的时候掏出来嚼嚼,至今想起来,那滋味还在口夹生香。
    
    蕃薯成了农村人的一个显著标志。在老家的时候,我曾听到过一个这样的与蕃薯有关的故事。说是隔邻村有一个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有出息了,毕业后就留在了广州参加工作。在工作期间,他爱上了一个广州当地的女孩子,女孩子对他的感觉也相当不错。男孩怕女孩知道他是来自农村的人会嫌弃自己,就刻意地隐藏自己的出身。在一次单位组织的郊游活动上,来到了田野上,男孩望着地里那一垄垄的绿油油开着淡蓝色喇叭样花朵的蕃薯,有种回到了家乡的温馨感觉。倒是女孩不认得那些植物,就问男孩那是什么作物。男孩支支唔唔的说自己也不知道,还装模作样的问起了身边的农民大叔。男孩满以为自己这样做,能博得女孩的欢心,但是没想到的是,当女孩知道他是这样的一种人后,断然和他断绝了关系。临了只留下一句话:种过蕃薯,吃蕃薯长大的人,却不认得蕃薯,这种人不适合我。
    
    我听到这个故事后,这个故事就一直堵塞在我的心窝。在若干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小小说《这是什么呀》,以警醒和鞭笞那些忘本的人。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类高蛋白的食物层出不穷,人们已经对一些油腻的高脂肪的食品感到了厌倦,于是,那些被淡忘了的农村粗粮又被人们请回了餐桌。特别是蕃薯,你看那些蕃薯苗,就成了餐桌上的上等好菜式,要知,当年,这些薯苗,可都是用来喂猪的物料啊。蕃薯也被人们制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如薯干、薯糖等等,还美其名曰:绿色食品。
    
    我这个当年吃着蕃薯长大的人,也被叫过“蕃薯”的人,如今也离开生我育我的农村二十多年了,经济条件也好了很多,完全可以不需要食用蕃薯一类的食品了,但是,那蕃薯却从未离开过我,我也还一直的吃着蕃薯。有时候,我煮好了蕃薯,还硬要叫上不太喜欢吃的小孩一起吃,并每每要把上面说到的邻村那个大学生的故事上说一遍由此教诲孩子什么都能忘但就是要“不忘本”。
    
    我抱着手中的这一箱蕃薯,感到分量特别沉。对,就是心中腾起的那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似父爱、更似乡愁。
    
    哦,蕃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